“这画……我再想想。”上周六,朝阳的周阿姨对着丰宝斋的鉴定师傅摆了摆手,把那幅黄胄的驴图又卷了起来。师傅没急着追问,反而笑着说:“没事周阿姨,您慢慢想,我们把鉴定笔记留下,上面有我的电话,啥时候想通了,半夜打电话都行。”
周阿姨这画是老伴儿留下的,搁在衣柜最底层快十年了。前阵子收拾屋子翻出来,心里犯嘀咕:“留着占地方,卖了又怕亏,万一还是假的呢?”听老街坊说丰宝斋上门回收靠谱,才试着打了电话。
师傅上门那天,周阿姨先让在外地的儿子视频连线,手机镜头对着画,儿子在那头紧张地问:“师傅,您先看看这纸对不对?我爸当年说是1975年的作品。”师傅没嫌麻烦,把紫外线灯对着画的边缘照:“您看这纸的荧光反应,是文革时期的‘机制宣’,黄胄先生那时候常用这种纸。再看驴的尾巴,他画尾巴爱用‘横扫笔’,墨色有浓有淡,仿品学不来这股劲儿。”
说着,师傅又翻出随身携带的画册,指着其中一页:“您看,这是1976年的《五驴图》,和您这幅的笔法、落款完全对得上。”周阿姨的儿子在视频里松了口气,可周阿姨还是犹豫:“我听人说,这种画能卖不少钱,你们报的价……是不是低了点?”
展开剩余52%师傅没辩解,打开平板调出近三个月的交易记录:“周阿姨,您看这三幅同尺寸的黄胄驴图,成交价都在这个区间,我们给您报的价,比中间价还高了五千。您要是不放心,咱们现在可以查雅昌艺术网,上面的记录公开透明。”周阿姨凑过去看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,没说话。
师傅起身要走时,周阿姨突然说:“你们明天还能来不?我想让我侄子再看看,他在博物馆上班。”师傅爽快答应:“没问题,明天上午十点,我们准时到,带齐工具,让您侄子也放心。”
第二天见面,周阿姨的侄子果然来了,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,又问了师傅几个专业问题——从墨色的“宿墨”特点到印章的钤印力度,师傅都答得明明白白。侄子对周阿姨说:“婶,这铺子靠谱,价也合理。”周阿姨这才点头:“那你们办手续吧,我信你们。”
师傅笑着说:“您看,多等一天不碍事,买卖字画,就得您心里舒坦才行。”
#北京上门回收字画 #收藏品价值 #真伪鉴定 #变现 #书画市场 #名人字画 #线上咨询
发布于:河北省南京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